找到相关内容17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由多康传回卫藏

    为规范。这部著作对藏地佛教影响深远,直到15世纪的宗喀巴还吸取它的主要内容,对士道、菩提心、真空见、福智双修等广为发挥,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直传至今。他还特别阐扬业报因果,劝人归依三宝,号称“...据藏文史料记载,当达磨灭佛时,有名在曲卧日(今曲水县境)的僧人,经阿里、回鹘(当时国都在新疆东部),逃到多康地区的玛垅(青海西宁一带),居住下来,传教授徒,其中最著名的门徒是穆苏赛拔。  穆苏赛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0455549.html
  • 藏传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与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动毗波、寂贤等人一起被称为超戒寺八贤。11世纪,朗达玛在西藏禁佛以后,佛教陷于危机之中。阿底峡应西藏阿里地区的统治者绛曲沃之请,著《菩提道灯论》,提倡士道和业果的学说,...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藏族学者。原名贝丹顿珠,意为“吉祥义成”。昆氏家族贝钦活布之长子。幼年从其伯父萨迦派大师扎巴坚赞学法,从受近事戒,改名贡噶坚赞(庆喜幢)。后又拜1204年入藏的印度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2459470.html
  • 《文殊口授》(妙音教授论、文殊语教)汉译版简介

    根本,著出无以伦比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將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次第安立为一补特伽罗为成佛所需修持的教授,断除了错见谤法及贪高越等之弊病,树立了主要道与士道的大法幢,使得佛法修持可以循序渐进,每...明晰引导速道》、中传派与南传派《文殊口授》种教授合并起来,再加上修心法中的《修心七义》以及自己的修学心得而著述的。  关于中传派与南传派的《文殊口授》的传承情况引《掌中解脱》介绍如下:  “《文殊口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760433.html
  • 由“永明学舍”与“角虎堂”谈起

    未能基教律而建宗乘,却是最可惜的。永明时教义衰微,虽能以禅恢教,而雍正绍其风,但均未能如西藏之宗喀巴派,在菩提道次显教上更安密宗,修学五部教律,于士道次第为基,上士道之上稳建密宗。中国古时虽能会...”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禅宗之净”,以及“台教之净”、“贤教之净”系(非可划然分界,就其较偏显者而言),均透禅而兼明台贤教律。显然,这些人无不受到精通禅教律而归向净土行的一代大宗师永明延寿这个开创者的...

    黄公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5167056.html
  • 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

    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菩萨道除了收摄了解脱道,更明确指出一条完整的成佛之道。这正是菩萨道不共解脱道的价值。  再者来谈解脱道与菩萨道二者发心与修持善巧的不同。解脱道对应于《菩提道次第略论》的士道,即是...佛法兴于世,不外是为了令众生离苦得乐,入佛知见,而戒定慧学正是达此目的的手段。今人正以戒定慧学的实际作用来检视南北传佛教的异同。再怎样崇高的教理必须能发挥其超越生死的实用价值,否则也仅仅是空谈而已...

    释大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3870626.html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简介

    下士道   第二部分是[下士道]。透过道前基础的准备和认识后,趣入佛法所修学的士道,也就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下士道的说明分为四大段:一、念死无常,二、恶趣苦,、皈依三宝,四、深信...是不够的,而是要以此为基础进入中士、上士。所以,广论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就说明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内涵。   中士道   第三部分的“中士道”包括:一、思惟苦谛,二、思惟集谛,、思惟十二有支,四、...

    日常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2479297.html
  • 藏传佛教女活佛体系及传承

    诸善知识,学修《现观》、《因明》、《般若》、《中观》等经论,在桑顶寺创建辩经场,广收徒众,布道传教。著有《共同士道次第》、《生圆和合七支导释》等论著,以讲、辩、著业,名誉流布。享年40岁。  四...。藏传佛教大女活佛体系及其传承具体叙述如下。  女活佛多杰帕姆传承  多杰帕姆,意即“金刚亥母”,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母体本尊之一。她以身、语、意、业等之化身,出现在青藏高原和印度、尼泊尔等地。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4682932.html
  •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㈥[校对版]

    摄受我们。” 大师很高兴的答应他们,并在造完此论的回向颂中,一并为他们回向。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有五种殊胜的地方: (1)所诠殊胜 这本论著,是以文殊菩萨亲传宗喀巴大师之种要道(即㈠出离心,㈡菩提心,㈢清净见)为基础,以阿底峡尊者所传之士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为庄严。士道次第,如果是整栋房屋的结构,种要道就是房屋...

    修慧法师编述

    |宗喀巴|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84610256.html
  •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七)

    一个从浅入深的阶梯式结构,下乘道为登上上乘道的必经台阶。藏传佛教迦当派的开创者阿底峡,将五乘法归纳为分别适宜于下、中、上种根机所修的“士道”。五乘法、士道的基本内容,可以藏传佛教诸派通用的(见地)、行(所修之行)、果(所证之果)为纲宗,士道又依次以增上心、出离心、菩提心种心为因。   第一节 人天乘道   人乘道、天乘道,是为根机最浅的“下士”所设,共同以“增上心”为因,为修行动力。...

    陈兵教授

    |轮回|生与死|陈兵|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3201722922.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四)

    的。想到这些必须发起广大之心。对于士道的证悟从暇满难得开始直至双运果位之间,已经明明白白完全领会之后再进行修行,直到相续中对暇满难得已生起了证相,才可进行下一步,寿命无常、业因果等每一修法虽然已经在...无有主见、朝三暮四的此类人修法不可能成功。仅仅是心能稳固安住也算不上是实修教言的暖相。一切窍诀的核心就是菩提心,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纯熟的菩提心,则无有利益。所以,阿底峡尊者的《道炬论》中所讲述的士道...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642030.html